西游记电视剧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西游记是动画片,有名无实里面的深意成 [复制链接]

1#

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记》是神魔小说的代表,它创造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幻世界。里面中有许多光怪奇绝的妖魔形象,有搞笑的师徒四人组合,有美妙的仙界天宫,所以,相比起其它三部著作,它确实有趣浅显很多,但是这些并不能把《西游记》看作是动画片读物。如果说只是儿童读不懂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,读不懂西行途中的苦难,那么下面这些成年人都不一定能读得懂。

01请叫我‘齐天’大圣之做人不能太膨胀

孙悟空是我们童年中的英雄形象,他们幻想像他那样英勇,机智灵活,每次师傅有难都能及时赶到,并把师傅救出来。太上老君,龙王,阎王爷,甚至玉皇大帝都拿他没有办法。似乎天地间只有他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,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很多人的心底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

从懵懂无知的石猴到无法无天的大圣,他多的只有从菩提老祖那学来的本领。是的,他膨胀了,这就难怪了,一个人从来不缺的就是野心,玉皇大帝招他作了弼马温,也就是个养马的小官,他不放在眼里,大闹天宫,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,被罚后吃光了太上老君的仙丹,这些事在他心里都不值一提;终于,被贬了,一气之下回了老家花果山,率众猴子找了一处地方做了老巢,也就是花果山,自立为王,自封“美猴王”,可是想到那天宫不由自己做主,玉帝老儿虽不能把自己怎么样,可是他也只能在这小小的花果山称王称霸,怎么能甘心,于是又自己称自己齐天大圣,欲与天齐。

02修行要从改名开始

大师兄孙悟空即悟“空”。佛教中讲“锁心猿,收意马”。所谓收服心猿意马,把自己那颗浮躁不安的心静下来,进而达到“定”的程度。而心是最不易捉摸、最复杂的东西,它几乎包涵了人的一切。“心猿归正,六贼无踪”说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正了以后前六根自然就会清静。所以,以猴喻心,正应“心猿”。佛教主要讲了一个“空”的理论,“悟空”之名用在“心猿”上,再哈当不过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

二师兄八戒的“戒”就是要守戒律。一方面有释迦佛的教诲“以戒为师”的原因,最主要的还是要约束修炼者的行为,使之不至于背离修炼的道路,也就是对于一个修炼者最墓本的要求。常人社会的一切都死死地纠缠着修炼者,贪欲,懒惰、名利、妒嫉,各种各样的人心执著,都在拖着修炼人的腿。有时很精进,而有时的确就象猪一样吃饱睡足、求个安逸自在就得了。猪八戒也就是修炼者在这方面的个形象化的代表。

关于沙师弟,《西游记》中的沙僧总是甘愿挑担负重,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的形象。一个人的日常作为、修炼态度很重要,衣食住行总要拾掇得干干净净,要像个修炼人的样子。所以,悟净表现得恰是修炼人的这个方面。

03借“戏”笔来讽刺

《西游记》它在艺术表现上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,是它幽默诙谐的色彩。从玉帝,如来、观音,到取经路上的国王,到各地的妖魔*怪,乃至取经者本人,都可以成为作者打趣调侃的对象。如来佛降伏孙悟空本是安天的壮举,孙悟空却在他的手指上撒了一泡猴尿,就变成了一桩笑谈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

书中大量的游戏之笔用于调节气氛,增加小说的趣味性.也有不少地方含沙射影,揶揄世态。如乌鸡国王要让位给孙悟空,悟空说:

“不瞒列位说,老孙若肯做皇帝,天下万国九州皇帝,都做遍了。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,是这般懒散。若做了皇帝,就要留头长发,*昏不睡,五鼓不眠,听有边报,心神不安:见有灾荒,忧愁无奈。我们怎么弄得惯!”

话说得既风趣,又耐人寻味,正如鲁迅所说:

“虽述变幻恍惚之事,亦每杂解颐之言。”

《西游记》因其故事性确实大受儿童喜爱,但我们读名著还是要通过文字,语言来感受作品的思想,之所以是名著,在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。好的作品,即使它表面浅显易懂,生动有趣,你读完了,可你真的读懂了吗?

师徒四人小剧场:悟空:我时常在玩耍,所以他们都读不懂我的深沉。八戒:大师兄,那俺老猪呢?悟空:你时常在吃,所以你是真的沉。八戒:撇撇嘴,气呼呼地转了头。沙僧:大师兄说得对啊。八戒:去去去,你来添什么乱啊。悟空:沙师弟,看来你的担子不太沉啊师傅:都别贫了,赶路吧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